2025年全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要点解读
区政府印发了《2025年全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消防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除险固安导向,坚持安全生产“遏较大、控一般、减总量”、自然灾害“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和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为载体,以提升安全韧性城市治理能力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为重点,全面深化落实“1366”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深化安全责任体系,提升综合统筹能力
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定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职责清单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落实定期述职报告制度。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开展行业消防安全“四个一”活动,动态厘清新兴业态安全监管职责和公路、铁路及航道库岸沿线灾害防治责任。强化企业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法定职责,深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强化国有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强化经营管理单位防灾减灾救灾职责。提升综合统筹协调力度,发挥专项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协调、会商研判、调度指挥等行业统筹推动作用,坚持“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多拍摄隐患场景”,完善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用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问题清单”。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应急指挥机制,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完善救援力量体系,强化物资保障,按全市统一部署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深化风险防范体系,提升防范化解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完成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度45项重点任务,完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机制、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完成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2025年度33项重点任务,启动全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制度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体征指标和符合永川城市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推进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水电气讯路桥隧轨”数字孪生建设。加强事故灾害风险源头管控,启动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编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严格执行全市危险化学品布局规划和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专项规划。加强城乡火灾防控基础建设,启动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完成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燃气、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特种设备、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民爆、农业农村、商务、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及防汛抗旱、内涝治理、地灾防治、森林防火、抗震等5个领域重点整治,开展页岩气全链条安全整治、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
深化救援救灾体系,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抓好预案修编和应急演练,修订《重庆市永川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动态修编各类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开展应急应战联演共训,强化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抓好应急指挥部和队伍建设,推动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建立部门联合值守和信息互通机制,完善与毗邻区县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按市级统一部署完成增发国债项目装备配发、培训工作,汛前实现人装适配。抓好会商研判和处置应对,坚持“1+7+N”会商研判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分段分级分层分类预警响应规程,推广流域联防联控、“十户联防”机制,针对小概率、高风险、超常规事件果断提级响应。抓好救灾救助和恢复重建,落实应急期、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旱灾生活救助以及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倒房重建和维修加固补助政策,落实救灾物资全链条管理。
深化法规制度体系,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厘清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落实管执协同机制,精准编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执法事项清单。严格规范精准执法,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严格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执行全市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办法。
深化社会共治体系,提升群防群治能力
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深化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建立宣讲师队伍,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等活动,在区级报纸、微发布等媒体设置安全生产工作专栏,强化重要节点、重要事项、重要政策的宣传和新闻发布。提升社会公众监督质效,落实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制度,推动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推动安全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用好专兼职技术检查员及社会监督员队伍。提升市场多元共治能力,发挥安责险、巨灾保险作用,探索推动“事故预防和灾害救助+金融保险”模式创新,引导动员华岩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力量与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救灾救助工作。
深化数字应急体系,提升整体智治能力
加强数字应急智能化场景建设,配合市级建立事故灾害分析模型库,完成我区小流域山洪地灾数据采集,提升小流域山洪地灾风险预警管控能力。加强应急智慧指挥体系建设,迭代数字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构建应急救援AR实景数字战场,基于视联网建成“卫星+370MHZ+自组网”应急通信网络。加强科技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老旧化工生产装置改造提升,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施设备,落实应急管理重大项目研究储备机制,引导科研机构、企业加强救援急需装备研发和安全生产新型实用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