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永川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征求意见稿)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我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吸纳了一大批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用工形式趋向灵活性、临时性和去组织化,身心健康易受损害,难以直接纳入现行劳动法律保障范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要求,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1个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渝人社发〔2021〕3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工作要求。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从规范用工、健全制度、优化服务和强化机制4个方面提出18条细化措施,从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宣传力度2个方面提出两项工作要求。
三、适用对象
《实施方案》所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进步,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其就业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例如: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都属于典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实施方案》所指的企业,既包括平台企业,也包括依托平台企业采取合作用工方式的用工合作企业。
四、重点条文详解
一是聚焦规范用工,夯实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
《实施方案》指出企业应认真履行用工责任,依法依规用工。区分三种用工情形,明确相关责任: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责任;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的,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涵盖基本劳动权益必要条款的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与合作企业依法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聚焦健全制度,兜牢劳动者权益保障底线。
(一)公平就业方面。《实施方案》要求企业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等规定执行;第二种是依托平台就业的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如劳动者没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不得违法限制其自由选择其他平台同时就业。
(二)劳动报酬方面。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平等协商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规则,明确劳动定额标准、抽成比例、计件单价、劳动报酬支付周期、考核办法等,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合理劳动报酬。明确企业应按时足额支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企业应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制度保障范围,明确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永川区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三)休息休假方面。要求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确保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督促平台企业优化规则算法,避免超强度劳动。关于平台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问题,明确应当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依法支付加班费。
(四)劳动安全方面。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保护标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提出强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五)社会保险方面。强调平台企业应当依法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同时,明确继续落实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督促平台企业按规定参加。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六)民主协商方面。督促和指导企业就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等有关事项,与企业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开展集体协商,依法订立行业集体合同或协议。
三是聚焦优化服务,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劳动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难点问题,《实施方案》提出了优化就业创业指导、社会保险经办、职业技能培训、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措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提出了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就业,以及解决劳动者停车难、饮水难、就餐难等具体举措。
四是聚焦组织协调,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完善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将保障劳动者权益纳入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加强工会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探索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特点的建会入会方式。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分类处理,提高调解仲裁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能,加大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力度,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政策原文: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征求《永川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征求《永川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结果的公示